找到相关内容315篇,用时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南山宗之思想要旨

    洪理,著钞两卷;昙隐,著疏四卷。又道云、道晖之弟子洪遵,力阐四分,“旦剖法华,晚扬法正;来为开经,说为通律”。僧祗至此,乃成绝唱。与昙隐并称通律之道乐,有弟子上,上弟子法愿,有律虎之称,著《四分一...熏识中种子为体,此为出生众行之根本。即授受戒法时所产生的防非止恶的功能,也就是所发生的领受于自心中的法体。3.戒行,受已随行,遮禁外非,方便善成,顺彼受体。即持戒的行为,随顺戒体,防止三业罪恶的如...

    满升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2943462.html
  • 的意义

    ,是从能诠的语言文字方面说的。所谓:在心,形言为教。三藏十二部经以及佛弟子口里所说的佛法,身体上所表现的威仪等,都是教法所摄。□理法,是从教法所诠的方面说的。语言文字皆有它所诠显的道理,如所诠的...   佛法僧三宝,佛依法而证悟成佛,僧因住持正法而为人天师范,故三宝以为中心,以为尊贵。   ,梵语“达磨”,意译为“轨则”。的定义很多,广义而言,泛指宇宙万有,亦即世间的森罗万象,大到高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243786.html
  • 安般入门简介

    就能见到究竟的色法。要见到微粒、分析究竟色法,必须先有够强的光明──智慧之光;如果没有智慧之光,你就无法见到微粒、无法了知究竟的色法。定力能够产生智慧之光,所以你必须先培育足够的定力。  也是成群...寻法比丘 译 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修行禅定的基本原则。  佛教的禅修方法有两大类,也就是止禅与观禅。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;观禅是培育智慧的修行。在这两种方法当中,止禅是观禅的重要基础。因此,...

    帕奥西亚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745138.html
  • 末那识

    任运缘境,不能起分别了知,故以第六意识为所依,假其分别立,明了境缘。故第六识为前五识之分别依又明了依。三染净依,谓第七识,第七识恒起我执故,诸识为所染,成有漏染污。此识离执成纯净无漏时,诸识亦离染污成...三种所依。一因缘依,亦种子依,谓诸识各自种子。识论言诸有为,皆托此依。意谓一切有为色心诸现行法,皆须托各自种子为依、方始得生。此因缘依者,对果得名,因即是缘,即现行果,能生种子因缘。二增上缘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848263.html
  • 三身本具的禅修方便

    的智即升起。但也需了解仅仅是。   安住这个词歧义太多。   安住于遍相做止禅是安住。安住于当下做观禅也是安住。两者的原理和结果都很不一样。 ...否则就成了对待。   所谓离心意识参禅,当是说应远离暂时的粗大分别之念,使根识收摄到一点,也就是以致心一处、无事不办的手段,使各种粗大心识的能所对立,逐渐消融于无分别的禅境中。因为一切所谓的对立束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249461.html
  • 开悟

    初果向(须陀洹道),第十五观智(果智)是初果,第十六观智是省察的智慧,省察已证的涅槃、道、果,若有修止禅者,则有能力省察已断及未断的烦恼。若继续省察(受、想、行、识)或色法(物质)的无常、苦、无我,...明确的修行目标:寻求无上安稳涅槃( )。结果经过六年的修行,排除错误修行,终于成为正等觉者。证悟后,佛陀还多次省察缘起;因为有无明才有生、老死、愁忧、苦恼,而灭了无明,则灭尽了生、老死等,完全确定了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252516.html
  • 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的唯识理念

    体现《楞伽经》思想的基本范畴是“五”、“三自性”、“八识”、“二无我”。“于五、自性、识、二种无我,究竟通达。”卷1。本章凡仅标卷数者,为四卷本《楞伽经》卷数。  所谓五,即是“相、、妄想、...。……善彼相知,是名人无我智。云何无我智?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,如阴界入离我、我所,阴界入积聚,因爱业绳缚。展转相缘生,无动摇。……是无我相。   所谓“人无我”,指离了妄想自性所执着的我,和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354708.html
  • 《传法偈》与禅宗思想

    别人传给自己的,所以“无法”;因为自己确实得到了“”,所以“有法”,就能离开对“有法”和“无法”两边的执著。  第六祖弥遮迦偈说: “无心无可得,说得不[7]。若了心非心[8],始解心心。”[...,方出家儿,方好修行。”[14]  在此引用的偈颂便是释迦牟尼佛的“传法偈”。希运认为,神秀的是“有心”、“有为”的,而慧能则只是“默契”而已,这样才有资格得法。在上面,我们已经探讨过释迦牟尼佛...

    斋藤 智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060447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.入不二法门品》论析--以水平诠释架构为论述依据

    之义;二与非二,俱名为二,一三四等,非二故。花严等,以一为二;自在等,以二为二;甚深觉等,以三为二;光幢等,以五为二;喜见等,以六为二;准执一等,故皆是二。   窥基举《维摩诘经》中之菩萨,有人以一...不二之理,可轨可摸,故名为。”而“门”原指“出入口”,进出各种有形无形处所之门径,皆可称为“门”,唯本品仍就狭义说而专指进入“不二”本体的入口,窥基所谓:“能通生死无漏智解,立以门。” 只有能真正...

    许宗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471151.html
  • 《淡然悟法系列》之一 走近佛法

    苦;当我们强烈的贪爱于‘我的’亲人、友人、情人,强烈的执着于‘我的’财产、地位、名气时,却不明白‘本我’并不存在,它们只是一堆刹那生灭的和色法,在我们的身心中并无一个可以触摸到的‘自我’。既然‘...目标,便是寻求涅盘之。它是有益的,因为涅盘之可以让你彻底摆脱愁苦与烦恼,引导你远离出生、衰老、病痛、死亡,达至不老、无病、不死、无忧、无恼的至上安全处。朋友们,你找到自己有益的生存目标了吗? 随喜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075652.html